双11大家都是抢着购买,有的人真心觉得价格便宜,有的人只是为了跟随潮流而已。那么问题来了,双11真的便宜吗?这些双11价格潜规则告诉你多坑爹。 双11真的便宜吗? 双11真的便宜吗? 揭秘一:到底便宜多少? “双十一是中小卖家又爱又怕的日子,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家进口食品店店主阿管告诉记者,一些微利的店由于难以给出折扣,参与双十一活动就意味着亏本换流量,但如果完全不参与双十一,又错过了扩大知名度的好机会,可能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如果不参加,那么原本的搜索排名也难保证。”阿管举了个例子,“比如平时我家正常的搜索排名可以排在前几位,如果不参加活动,那么其他家的双十一标签冲到前面,我家的排名就会掉下十位左右,影响是很大的。” 阿管介绍,由于原本就是品质取胜,因此自家店在双十一并没有给出过多的折扣。“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件最便宜的商品使用红包并包邮,我可能就无法赚钱甚至亏本。” 也有卖家直言,双十一给出的价格,其实只是视觉上和“柜台价”有巨大差距,但和平日里店铺就能给出的折扣价相差不大,甚至持平。 不过,由于许多消费者只有借双十一的机会才会接触这些陌生店铺,因此在双十一的契机下还是会买买买,导致销量仍大幅提升。 揭秘二:30亿购物券是噱头? “剁手族”或许都知道,天猫双十一送出总价30亿的购物券。记者在此前一周陆陆续续领到了11张单价为10元的购物券和4元的现金红包。双十一零点时记者并未参与秒杀抢购,一大早起来支付了几笔尾款又清了一下购物车后发现,领到的购物券竟然一张都没能用上。记者分析了下,发现所谓的满多少最多抵多少,就是购物券的使用最低限额,如果没有消费到指定额度,就无法使用。如此,之前加入购物车的某品牌耳机原价1599,双十一狂欢降价至799,如果只买一个,便无法进行抵扣。 熬夜奋战的朱小姐抢到了某金饰品牌的黄金吊坠,比原价便宜了300多元的双十一狂欢价为1666,再加上店铺本身的优惠券,到手价1500多。那是否使用了天猫购物券呢?朱小姐核对了下说,金店的折扣规则是“满99最多可抵10元”,所以她购买的吊坠用上了10元的购物券。“金饰店铺随随便便就是上千的商品,最多只能抵10元,实在是欠缺诚意。” 双十一 揭秘三:限量限时是真是假? 双十一热潮,各大商家限时限量是惯常促销招数。记者实际体验来看,所谓的“限量”更像是一种促销噱头。双十一之前,记者在天猫商城费列罗官方旗舰店找到一款喜糖,专柜价是1920元,而在双十一当天促销价为“9?8元”,并称将限量12000份促销。因为是限量销售,等到双十一零点,记者马上准点开抢,刷新了近10分钟才成功买下该款商品。不过,该商品促销页面上已经没有“限量发售”的字样。 在中午11点多,记者再次刷新,发现该商品仍能成功购买。记者询问费列罗官方客服这款商品究竟限量多少份时,对方回答变成了“限量20000份,而且已经没有了。”但在此时,记者明明仍然可以成功买到,而且该商品页面显示,截至12:00该商品已售出数量为11392件。从限量12000件到20000件,再到实际售出11392件,从“已经没有了”到实际上还能买到。这些变化让记者困惑,这些数字究竟哪一个为真,“限量销售”的真相究竟又是如何? 揭秘四:价格猫腻 “双11”来了,它早已不是一家电商的狂欢,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在集体开展促销暖场活动。但满心欢喜的消费者却在“双11”的期待中发现了一些“秘密”。 一位消费者反映称,他在一家主力电商平台此前购买的一款德国WOLL品牌铁锅,在“双11”促销暖场活动中却价格大涨。“同款品牌铁锅1月促销价为1088元, 双11 这一全年电商最大促销节日里,该款锅的价格却攀升至1688元。” 在比价网站西贴网上,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比较也发现,不少电商平台上的商品价格都出现在临时调高价格的现象。以一款广合奶油曲奇800克商品为例,10月26日的售价为25.8元,10月28日价格为32.8元,10月31日价格则调高到历史最高价50元。 在几个电商平台之间,通过价格比较也很容易发现虚假折扣的问题。例如:鲁花菜籽油2L装在一网购商城上的价格为76.9元,享受两件5折优惠,折后价为38.45元;但该规格商品在另外两家电商平台的标价仅39.9元。也就是说,两件5折促销,仅相当于其他平台的9.6折,且其他平台只需购买单件。 除了食用油外,包括卫生巾、燕麦片、亚麻籽油等多种生活用品、食品都不难发现类似情况。如高洁丝经典系列280mm 8片的商品,在一家平台的售价为10.9元,另一平台则售价6.9元;桂格即食燕麦片700克/袋售价28元,另两家电商平台的价格均低于该价格一半左右。“5折优惠”的字眼让不少消费者动心,却未真正享受到5折的效果。 天猫双十一活动 揭秘五:虚假折扣 昨日还曝光一起虚假折扣的典型案例。国内某电商平台的食用油存在“2升4升标价一样”的问题,其中2升装享受“两件五折优惠”,但优惠之后和没有优惠的4升装价格一样。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表示,该平台的上述行为属于虚假折扣。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显示,针对网络交易平台声称网站内所有或者部分商品开展促销活动,但网络商品经营者并未实际开展促销活动的情形属于价格欺诈行为,该平台与该商品经营者均涉嫌违规并应承担相关责任。 记者了解到,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双11”预售活动众多,商家也会准备丰富的不同金额的优惠券,消费者点击即可获取,但实际使用时会发现这些优惠券会有很多使用限制。而一些一元秒杀活动其实也存在猫腻,商家通过后台操作自己买走秒杀产品,给消费者以抢光的假象。一些黄牛也会通过秒杀软件刷新链接造成网络拥堵,消费者根本秒杀不到实惠的商品。这些看似的实惠,消费者享受起来并不容易。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也发现,包括喵喵网等此前网上比价插件现已被大部分电商平台屏蔽,消费者想要获取电商平台商品的历史价格并不容易。 揭秘六:内部吃掉特价货 这种情况在秒杀促销中非常普遍。很多网友表示,现在对秒杀已经没有太大兴趣,因为很多特价货,早就被“潜规则”了。曾有在电商做过网购代理的网友爆料,很多参加秒杀的便宜货,至少有一半的数量都在内部事先消化了。虽然这个爆料不得是否真实,但是秒杀的成功率确实不敢让人恭维。 双11真的便宜吗 揭秘七:降价后物品缺货 货很便宜,但消费者就是买不到,这种情况更是普遍,这样白的浪费了淘宝时间。同样以去年“8•15”价格战为例,当时的数据统计,缺货率为30%。 据淘宝一位皇冠店主透露:“卖得好的商品,没人愿意做特价。做特价的肯定是滞销款。一般的店家,一开始为了抢客户,让利会比较实在,等到手中有熟客,最多拿某个‘爆款’来赚赚人气了。”这就应了那句话,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为了避免在淘宝中因为缺货而“受伤”。建议消费者可以把“有现货”作为搜索条件,而不是点击促销商品页面进入购买页面,这样既可节省时间,也可以避免高兴一场却失望而归。 揭秘八: 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低价商品中,也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水货鱼目混珠。去年“双十一”,就有不少网购了某品牌纸尿裤的家长们通过微博等多种渠道控诉维权,反映孩子用了网购的纸尿裤,出现红屁股、水状疱疹溃烂的症状。 以次充好的现象更容易发生在“山寨”流行的电子数码产品领域,长沙某高校大学生王予明告诉记者,他“双十一”网购的某知名品牌无线鼠标,用了半年后无线接收器丢了,想在当地找售后配,却被告知是仿品。 |
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 <详情>
在镜子的微光中,两个... <详情>
宝宝腿部的疼痛问题可... <详情>